膠東在線5月20日訊(記者 欒雪 實習生 石雪)經常聽到孕媽說:孕檢時血壓升高是正常的嗎?需要吃藥或者住院治療嗎?什么樣的血壓變化值是正常的呢?面對孕期血壓升高,孕媽們經常認識不足,容易聽信一些謠言,陷入誤區,給自己帶來煩惱和焦慮。
對此,5月18日下午16:00,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主任醫師王媛麗醫生聯合膠東在線網站,圍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主題開展健康科普直播,一起來聽聽專家是怎么說。
妊娠與高血壓并存的一種疾病,發生率5%~12%。嚴重威脅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妊娠高血壓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病并發子癇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五種。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通常在妊娠20周后發現,產后12周內恢復正常。慢性高血壓病并發子癇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則多在妊娠20周前發現,或20周后首次診斷并持續至產后12周。
發病背景及高危人群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發病背景復雜,尤其是子癇前期-子癇存在多因素發病異源性、多機制發病異質性、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的多通路不平行性,存在多因素、多機制、多通路發病綜合征性質。
個人年齡≥40歲、首次產檢時BMI≥28Kg/㎡、有子癇前期病史,抗磷脂抗體陽性,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多胎妊娠、妊娠間隔時間≥10年、子癇前期家族史(母親或姐妹)的孕期女性都是妊娠高血壓高發人群。
妊娠高血壓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腦血管意外、腎衰心衰、胎盤早剝、產后出血和DIC等癥狀,對于腹中胎兒,可能出現早產、胎兒生長受限、胎死宮內、死產及新生兒窒息等情況。
癥狀表現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主要癥狀就是血壓升高。除此之外,孕婦也會出現腿腫、腳腫、全身腫;頭暈、頭痛、頭脹;眼花、視物模糊;惡心、嘔吐;胃痛、右上腹痛;抽搐、昏迷等癥狀。而胎兒則會出現功能發育遲緩、羊水少、臍帶流血異常等癥狀。孕婦在測量高血壓時至少安靜休息5 min,測量取坐位或臥位,注意肢體放松,袖帶大小合適,通常對右上肢血壓進行測量。且所有孕婦每次產前檢查均應檢測尿蛋白或尿常規。普通孕婦每月1次,高危孕婦(糖尿病、高血壓等)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
預防與管理
對于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預防,醫生給出了如下幾條建議:1.適度鍛煉、合理安排休息。2.合理飲食:不建議嚴格控制鹽、熱量的攝入。3.補鈣及復合維生素:補鈣,每日1.5-2.0g,維生素B6、B12、維生素D、葉酸等。4.針對有特定子癇前期高危因素者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孕期管理方面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1.左側臥位休息。2.飲食管理:充足的蛋白質,熱量,適當限制鹽的攝入。3.必要時可間斷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臟器和胎盤的氧供。4.保證充足睡眠,必要時可睡前口服安定。應用鎮靜藥物的目的是緩解孕產婦的精神緊張、焦慮癥狀、改善睡眠、預防并控制子癇(抽搐)。5.口服降壓藥物常用口服降壓藥物有拉貝洛爾、硝苯地平或硝苯地平緩釋片等。6.醫生評估有明確發病風險者,推薦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50~ 100 mg)。7.嚴重者住院治療。
妊娠高血壓疾病產后也不可放松警惕,產后72小時是子癇、心衰、各種腦血管意外的高發期,需引起重視。除此之外,出院后建議監測血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并根據血壓調整用藥以及產后遵醫囑心血管內科、產后門診復查。
面對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媽們需要提高警惕,但不必過于擔心,更不要因此心理負擔過重導致影響孕期生活。規律進行產檢,將健康飲食與適量運動結合起來,放平心態,妥善治療,謹遵醫囑,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孩子。
掃描二維碼看直播

責任編輯: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