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喂養困難?
喂養困難是一系列涵蓋喂養問題的統稱,嬰幼兒全部不當的進食行為均隸屬于其范疇,包括了從輕度挑食到嚴重自閉癥拒食等所有形式的喂養問題。
大約有25%父母抱怨孩子存在喂養相關問題,其中大多數為輕度的喂養困難或誤解的喂養問題,而1%-5%的幼兒可能存在喂養障礙。
兒童喂養困難的臨床表現:
只吃有限的幾種食物/飲食類型單調;不愿意嘗試新的食物;拒絕某大類食物(如蔬菜);有強烈的食物偏好(如對食物外觀和制備方法有特殊傾向性);難以接受質地較硬食物;幼兒仍夜間進食;進食時搗蛋;進食時間長超過半小時。
喂養困難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正常的嬰幼兒喂養行為通過一系列喂養者和嬰幼兒之間正向、積極的生理和心理互動,完成嬰幼兒的營養和心理需求,與喂養困難發生的相關影響因素涉及食物、嬰幼兒、喂養者、喂養行為和喂養環境五個方面,這些因素相互聯系,交互影響,分別或共同參與了喂養困難的發生過程。
喂養困難兒童要做生長評估:
要采用生長曲線圖,就是把孩子的多次體檢的結果連成一條直線,動態觀察孩子的生長情況。明確喂養困難是否導致了生長發育的問題。0-1歲快速生長期,建議每月進行生長的評估;生長速度正常以后,可以2-3個月隨訪一次。
孩子出現喂養困難應該怎么辦?
1、如果懷疑有器質性疾病,應首先治療基礎疾病。
2、進行營養干預:高能量強化營養配方;增加食物的營養密度;針對性的營養干預:提供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提供針對性的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微量營養素的補充。
3、進行行為矯正。
4、口腔功能訓練:對有口腔感覺運動功能異常的兒童可以進行口腔功能練習,包括口內、口周的按摩、口腔運動訓練、味覺刺激等。
矯曉玲給喂養困難嬰幼兒家長的喂養建議:
1、保持分明的職責界限(父母“3W”設定,What/When/Where,兒童決定吃多少);
2、避免分心(避免如電視、游戲、手機、玩具或噪音等各種干擾,在桌旁使用兒童大小的椅子);
3、喂食前應增加食欲(每隔3-4個小時喂孩子1次,以鼓勵和最大化食欲,避免兩餐之間吃零食和飲料);
4、保持平和的態度(用餐過程中保持愉快的中立態度,保持笑容,避免焦慮、生氣或興奮);
5、限制時間(將進餐時間限制為不超過20-30分鐘);
6、提供與年齡相符的食物(根據孩子的口腔運動發育情況,提供適合年齡的食物,提供合適的少量幫助);
7、有計劃的引入新食物(有步驟的系統地逐步引入一種新食物,并在放棄前嘗試重復至少5-15次);
8、容忍與年齡相符的臟亂現象(使用圍兜,避免每次孩子吃飯或喝東西時用餐巾紙擦嘴)
責任編輯:欒雪